今日报丨用脚步丈量城市 马拉松魅力有几多?
来源:浙江日报    时间:2023-03-19 09:25:41

潮新闻 记者 陆乐

发令枪响,黄金万两!


【资料图】

伴随春天到来,马拉松跑者们迎来了“用脚步丈量城市”的马拉松参赛之旅。

今天,有18000人参与的2023年温州马拉松、有2500余人参加的2023新昌马拉松挑战赛等赛事鸣枪开跑。上周,2023龙湾半程马拉松已经吸引了5000余名选手加入奔跑。接下来,丽水、临安、上虞、玉环等地将在下个周末的3月26日举办马拉松比赛……

当速度遇上城市,马拉松已经成为运动的新时尚。马拉松赛事,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?

2022年12月25日,2022德清莫干山竹海马拉松在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激情开跑。潮新闻拍友 王树成 摄

从希波战争中跑回雅典报告胜利的菲迪皮茨,到不断刷新人类速度极限的基普乔格……马拉松,历来代表着人类对更快、更高、更强的渴望。

但放眼现在,马拉松已经成为了群众体育的象征。一场场马拉松赛事,除了有传统意义上跑完42公里的全马,还经常会安排半马、越野跑、健康跑、情侣跑、家庭跑等更加贴近大众运动需求的项目。

浙江马拉松有多热,两组数据来说话——

2017-2019年,浙江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全国最多,其中2019年共办赛365项,81万人次参加比赛,可以说几乎天天有比赛;

在比赛中能够完成半马及以上里程项目的人次,2017年为7.4万,到2019年则翻倍,达到14.8万,可以看到竞技水平显著提升。

事实上,在举办马拉松赛事方面,浙江经验丰富,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。

1982年开始举办的温州市元日健身跑、1984年开始的宁波迎新元旦健身跑以及1987年创办的杭州马拉松,都已经是“老字号”。

赛事的火热,充分说明了浙江人对“跑步”的热爱。

浙江省体育局去年发布的《2021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报告》显示,不包括学生群体,浙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经近30%,三分之二的人单次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上。而他们的首选,就是传统简单、且不易受场地限制的健走跑步,占到了锻炼方式的一半以上。

对很多人来说,体育锻炼是一种生活方式,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马拉松的赛场上,我们既可以看见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,也能看到满腔热爱的老人;能看见全家上阵互相打气的参赛者,也能看到重在参与和自己赛跑的独行者。

比如,去年担任杭州马拉松形象大使的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,就是马拉松的忠实爱好者。2022年杭马已经是他第四次参赛。

“跑过风景跑过你,锻炼工作两不误,享受马拉松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。”他曾经说。

2022年11月20日,2022杭州马拉松开跑,3.5万名运动员和马拉松运动爱好者跑过美丽西湖。潮新闻记者 魏志阳 王建龙 摄

春暖花开,全国各地都迅速把马拉松比赛提上了日程。

2月26日,横琴马拉松、成都东安湖半程马拉松、京山绿林山山地马拉松、重庆铜梁龙马拉松、广德笄山越野赛、 浙江马拉松纪录挑战赛、建德乡村马拉松七场路跑赛事同时举办,为即将到来的马拉松大潮预热。

截至2月底,全国已有超60场大型马拉松赛事定档。仅3月26日一天,预计全国就将有超过20场马拉松,总参赛人数将超过28万人。

据统计,2019年以来,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和4个直辖市中,至少有300个城市举办过马拉松赛事。

争相举办马拉松,对一座城市而言意味着什么?笔者认为,这里面至少可以算两笔账。

第一笔账,是经济账。

目前,马拉松赛事一般以官方主办、专业赛事公司承办的模式运作。马拉松赛事的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衍生收入两部分。

直接收入有转播权、赞助商和报名费等,其中赞助商收入是直接收入的主要来源。比如说2019年的长沙马拉松,就有超过20家赞助商。这次赛事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到了1.28亿元。

衍生收入有纪念品、酒店、交通、鞋服装备等收入。《2019年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》显示,2019年,中国跑者平均花费为1.1万元,主要花在跑步装备和赛事开销上。

很多跑者也会在参赛地消费。数据显示,一半的马拉松跑者有外地参赛的经历,其中71%的人会去品尝当地美食、特色小吃,64%则会选择在当地旅游。

相比直接收入,衍生收入更为可观。以上海马拉松为例,2019年,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.28亿元,间接经济效益达11.45亿元,税收收入6794.09万元。2020年,虽受疫情影响,上海马拉松依旧带来4943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,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达1.4亿元。

同时,马拉松热也带动了相关体育产业投资热。我国目前约有47万家体育赛事相关企业。近五年来,体育赛事相关企业年注册增速稳定在30%至40%,年注册量从2018年的4万家增长到2022年的11万家。

第二笔账,是形象账。

很多城市把办马拉松作为城市宣传的窗口,通过路线设置,不仅可以让来自各地的参赛选手置身其中感受城市魅力,也能让关注比赛的观众跟随视频画面欣赏体验城市变迁。一步一景,马拉松也就成了现代城市的“好导游”。

以杭州马拉松为例,比赛起点为杭州黄龙体育中心,终点设置在亚运会的主体育场“大莲花”,沿途经过北山街、杨公堤、之江路,遍赏西湖和钱塘江两岸美景。在国内,同样具有地域代表性的,还包括沿着海岸线奔跑的厦门马拉松,以及奔跑在古城墙上的西安城墙马拉松等。

还有城市把赛事活动当作城市推介的契机。如2017年绍兴马拉松时,当地宣布,在比赛日前后3天,全市19个景点免费开放。比赛也因此吸引到了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、超过225个城市的选手报名参赛。

2022年11月12日,第五届喜临门绍兴马拉松在绍兴市奥体中心正式鸣枪开跑。图为选手跑过鲁迅故里。潮新闻记者 郑培庚 王啸天 骆海淼 摄

对浙江而言,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。还有200天,杭州亚运会就将举行。怎样“办好一个会、提升一座城”?从马拉松赛事的办赛经验中,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示。

首先,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。

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是满足人民健身需求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
在我们身边,体育运动的“爱好者”往往有两种:一种人主动参与,让运动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乃至成为生活方式;另一种人则是纸上谈兵式的热爱,他们喜欢熬夜看比赛、关注体育报道,虽然谈起比赛头头是道,但充其量只是忠实“观众”。

马拉松比赛的一个重要意义,就是把“观众”变成“参赛者”,形成全民热爱体育运动的风气。

根据亚组委提供的数据,目前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,绝大多数都已实现惠民开放,为市民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接下来,可以通过包括主办马拉松比赛等多种方式,让体育更加贴近生活、贴近大众,号召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。

第二,办赛的目标,是抓住一个体旅融合的大市场。

在发达国家,体育赛事及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在旅游活动中的占比已超过25%,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。而在国内,越来越多的跑者以旅游、观光、健身的心态参与马拉松赛事。

因此,以赛事促消费,还有很多潜力可挖。赛事经济不是单一产业,而是与文化旅游、运动服饰、智能设备、教育培训、营养健康等相关行业紧密联系的产业链。政府、企业可以借着赛事的东风,深挖市场潜力,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营造更为便利的环境。

第三,提升城市影响力,关键在赛事的鲜明特色。

当前,很多城市盯上了马拉松这块蛋糕,一哄而上。但现实情况是,一些马拉松赛事报名都报不满,还有一些赛事干脆找不到冠名商、拉不到赞助,只能“裸奔”。

这主要是因为赛事特色不够鲜明,千“马”一面,自然吸引不到赞助商和参赛者。

这就需要更为专业的赛事运营和更具特色的赛事设计。

一方面,在赛事筹备中,要更加注重体现城市韵味。比如,在杭州办赛,就要把杭州宋韵深厚的历史文脉、数字经济澎湃的创业灵感等内容传播出去。

另一方面,在办赛过程中,也应当更注重展现城市文明形象。比如把“礼让斑马线”这样的城市文明品牌擦亮、把赛道设计得更有城市韵味、把赛事服务做得更周到,让参赛者和赞助商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。

俗话说,跑一场马,识一座城。体育赛事,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进步,也铸造着面向未来的理想之城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精彩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今日卫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  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